胡志強 已屆二年 表現平平 不沾鍋 水清無魚 動能不足
時光易逝,市長胡志強上任已屆二周年,任期過了一半,胡市長雖標榜高格調行政,但曲高和寡,整個市府團隊跟得很勉強,尤其部分學者從政的一級主管,在議員眼中,更淪為口沫橫飛而不切實際的角色,致喜歡上網查閱市長施政白皮書的市民,總覺得理想與實際似乎落差很大,有人因此歸咎於胡市長「水清無魚」的施政風格,使整個團缺乏原動力而提不起勁。
在一般市民的印象中,市長胡志強似乎是政治「不沾鍋」,尤其是發生台中客運工運事件時,胡市長迅速辭卸中客董事的舉動,更強化了市民的印象,有議員譏諷胡市長在使用「鋸箭法」,也有議員表示,市長若怕腥羶味,就不要走進廚房,可以連市長職務都予以辭卸。
這些議員的說法,或許太強烈了一點,但仔細想想也未嘗沒有道理,因為政治是眾人之事,市政決策及運作,關乎全體市民,凡有舉措,幾乎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順了姑意逆嫂意,其中的利益糾葛,並非沒有私心就能消除避免,市長不吃,自然有人代吃,而最後所有的帳,仍然得回歸市長承受。
舉例而言,胡市長雖未擔任都計委員會主委,而都計會議亦已公開,但台中市都計第三次通盤檢討案,基本架構在張溫鷹後期即已完成,卻迄今未能送中央審核,似乎有重起爐灶之嫌,其原因究竟是前後任市長對都市發展遠景的落差大,或是另有不可告人的狀況存在。
而攸關後期發展區解禁開發的十二期市地重劃,長期卡在張廖家廟而動彈不得,林柏榕、張溫鷹都不敢碰觸,現則已將該家廟由優先發展區保存區變更為保存區,圖利功臣的聲音,仍是難以避免,不過換角度看,與其長期因特權而犧牲重劃區暨後期發展區業主的權益,有所抉擇,亦未嘗不是功德一件。
其他諸如招標案件審議委員之聘任,亦關乎標案花落誰家,所以有不少人質疑委員聘任的奧妙玄機,否則標案何以總是花落那幾家,而由心腹掌理主控的庶務課,在採購方面的風聲雨聲,與前朝相較並不遑多讓,在人事決策上,表面似乎真的已全面下放局室主管,但不少人質疑府內「二人組」的存在,既有二人組,就形同代打,沒事時,是一層紙,有事時,是一重山,反正不會累及主帥。
「菜根譚」說,辱行污名引些歸己,可以遠禍全身,可見得「不沾鍋」不是最好的選擇,而且在政治的範圍中,事實上也容不得不沾,只能說沾得好看與不好看而已,如果是皆大歡喜,很多傳聞可能會是「無稽之談」,但如果只是特定人可以偷偷沾,其他人不可沾,那時的「無雞之談」恐怕將具有可怕的殺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