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缺額多多 市府主管人心浮動 市長用人哲學 偏好學術不重實務
記者:曾志維 2004
經過三年的觀察期,以及最近兩個月的醞釀期,市府團隊在胡志強市長「萬般以古根漢興建案為優先」的﹁考量﹂下,包含十八個局室與幕僚單位主管,形將人幅調動。
而市府的這波人事大地震,除了凸顯胡志強的個人施政魄力之外,相對也已顯現出胡市長,對於台中市政壇生態的掌握程度,並且亟欲改寫前幾任市長,長期在政經商界的影響勢力,進而建立起「胡家軍」,在台中市政治版圖。
雖然,胡市長多次公開表態﹁台中市長一職,將是他政治旅行的終點站﹂,按照所言,不論三二0總統大選結局如何,他終將達成台中市民所賦予的選舉契約,至於是否競選連任,則端視個人的健康狀態是否容許。
對於胡市長所言,政壇解讀互有不同,甚且有人認為胡志強屈就市長以來,未能如願將台中的發展格局打開,台中縣市的合併升格,遲遲無法落實,尤其古根漢美術館興建案變數不斷,在在使得胡志強「壯志難伸」,而在台中市的政績表現,儘管地方政治派系影響力式微,但幾位卸任市長,在於政經商界的﹁身影」依然活躍,甚至深入市政決策層級,包含經濟局、建設局等主要一級單位的行政取向,往往更是以前任市長馬首是瞻,導致許多重大工程成效,未能如胡市長所願。
例如,在農曆春節前,單就與台中世貿中心功能屬性相近的新市政中心旁國際展覽會館,在發包過程遭議員檢舉,而一再變要招標內容,以及相關主管事後冷言冷語,對得標者的財務質疑態度,看在胡市長眼中恐怕要喟嘆政治人物只為利益,無視市政建設前途的現實面。
面對有心人不擇手段,瓜分市政工程利益的態勢,胡志強幾經政治現實的「教訓」,雖然不致與其正面衝突,但在挨了多次的「悶棍」之後,當然要取得自保之道,進而化被動為主動,取得發言權,依市長的權責主導市政工程進度,而不是任憑於取於求。
三年來,胡志強對於台中市政治人物的﹁胃口」,逐漸有了體會之後轉向積極建立屬於自己的心腹勢力,尤其對於市府團隊更是極力培植子弟兵,以為突破前幾任市長長期盤存於市府內部的勢力藩籬。
而正值多位前朝遺臣,諸如首席參議劉深助、社會局長程介穗、文化局長林輝堂等,或請退或告老還鄉,市府現有組織架構必須重整之際,以「胡家軍」成員為中心點,順勢重新洗牌,應是「師出有名」。
而據悉這波市府一級主管人事異動,早在去年底已有所規劃按照胡志強的﹁理想」,係以能在今年之內,推動並落實古根漢興建案,作為優先拔擢對象。
經過三年來的觀察結果,現有市府團隊中,來自前外交部,在此案核心操盤手之一的行政室主任黃國榮,確定取代前市長林柏榕與張溫鷹所重用的林輝堂,接掌文化局,負起日後催生「古根漢藝術園區」的重責大任。
除此,環保局長一職,胡志強有意規劃由工務局長李立德接任,前市長張溫鷹重用的環保局長張皇珍,則可能轉任為幕僚參議的角色地位,至於出缺的社會局長 ,已經由中央兒童局主秘廖靜芝接任。
新任工務局長等人事,則隨著即將新增的市府參議,而重新檢討府內一級主管的配置。按照胡志強的用人哲學,新主管的人選,極可能大力向學術機關借才進用,完全打破前幾任市長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