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憲加上張景森、胡志強面臨一場硬仗
.曾志維2004
總統大選結果揭曉,持續取得執政權的綠營,除已啟動年底立法院改選﹁國會席次過半聯盟﹂機制之外,對於下屆縣市長的提名作業,亦己同步進入全面性評佔。政壇人士指出,由於民進黨在這次大選,不僅成功鞏固了濁水溪以南的選情,「綠化現象﹂,更己突破國民黨長期在大安溪沿岸中部地區的執政優勢,尤其針對極具指標作用的台中市下屆市長選情,屆時,極可能由現任駐美副代表蔡明憲,重披戰袍,或提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挑戰胡志強市長,另傳該黨主委,前副市長陳大鈞,亦躍躍欲試。至於對台中市年底立法委員席次之爭,民進黨除了仍有取得兩席的實力,另禮讓一席空間給台灣團結聯盟之外,必然積極突破取得第三席的機會。政壇人士指出,泛綠營方面,目前包括現任立委李明憲、謝明源及何敏豪已表態爭取連任外,前立委王世勛、市議員陳福文、蕭杰、張廖萬堅等人,也已積極展開提名運作,而前市長張溫鷹,在台中市為阿扁站台有功,是否重返政壇,接受民進黨徵召參選,則有待觀察。
民進黨方面的執政任務,除了必須同時落實陳水扁主席「年底國會改選,取得席次過半」的「使命」之外,對於下屆縣市長選戰,如何全面「綠化」,更將成為其終極目標。
政壇人士認為,泛綠台中市陣營,能否如願在年底立委選情,取得三席突破,端視國親兩黨,最快在五月間的提名機制協調,而真正值得關注的選戰焦點,應落點在於下屆市長的選情演變。
政壇人士分析,由於年底國會改選,與下屆市長選舉,就時程上相隔約一年,如果泛綠國會席次未能過半,民進黨政權推展舞台的重心,勢必移轉到地方政府,就縣市長的提名機制運用,勢將更具有協調與折衝空間。
換言之,民進黨執政權的全面綠化大計,極可能在兩年內,與陳水扁總統的制憲理想,相互輝映,而以綠營在中部的總統選情,大有斬獲看來,下屆台中縣市百里侯之爭,除深具指標作用外,更將志在必得。
尤其對於台中市方面,綠營在一九九七年,首度取得執政權之後,選民基本支持度上揚,且持續在四成以上的成績,就基本盤與後勢而言,擁有龐大行政資源的民進黨,應有其選情看漲空間。
政壇人士認為,明年的台中市長選戰,胡志強市長在國民黨籍議員強力「鞏固領導中心」的聲勢下,必然尋求連任,但國親聯盟的後續發展則將是一大關鍵。
反觀民進黨「光復」台中市政權的策略運用,除了持續動用行政資源,為政黨形象鋪路,並且對照胡市長的四年政績表現,就市長提名人選的考量,極可能朝向「雙箭頭」進行。
其一人選,由現任駐美副代表蔡明憲的重披戰袍,回鍋再與胡自強,一較高低的可能性極高。而以蔡明憲形象,加上本屆在與前市長張溫鷹腹背受敵情況下,僅以三萬多票的些微差距飲恨,捲土重來,並非難事。
而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無論在擔任台中市副市長期間,與中央的互動關係,乃至近年來對於台中市,諸多重大工程的掌控程度,就正值大步邁進建設年的台中市而言,張景森轉換跑道參選市長,不無可能,雖然,陳由豪的﹁中港晶華大樓百萬賄款」疑案,將會如影隨身纏繞著他。
另原擬參選立委的陳大鈞,由於張溫鷹可能投入立委選舉,為避免產生擠壓現象,將轉換跑道參選市長,但其基層實力,仍有待向謝明源看齊。
固然世事多變,但政壇人士認為,就胡市長而言,在強敵環伺,且已經各就各位,積極運作的情況下,明年台中市長選戰,將是一場無可避免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