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四年,手機尚未普及,社群媒體還在孵化,高鐵也還沒通車的那個年代,在台中北屯區的一點利黃昏市場裡,默默地出現了一家鵝肉攤,而這個鵝肉攤經過二十四年歲月的淬煉轉型變成今日極負盛名我鵝房宮,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美食傳奇。

  十歲從台北搬到台中生根的TORO桑,退伍後和巫鑫創辦人在新天地餐廳服務結識,後來結為連襟,擁有十多年好手藝的兩人興起創業的念頭,便在一點利市場租下一個攤位,攜手做起鵝肉和烤魚的市場生活,食物的美味獲得客人好評,生意也愈來愈好。在市場白手起家又特別喜愛日式料理的TORO桑,為實現讓更多人用平實價格吃到高檔美食的理想,思考到台灣人坐食的飲食習慣,於是將日本立食文化做了調整,在攤位設立馬蹄型吧台座位供客人舒服坐食,也讓客人跟壽司師傅有著最近的距離;與客人如朋友般的親密距離,一直是創辦人TORO桑和巫鑫不變的經營理念。

  今時今日,鵝房宮已不僅僅是台中鄉親才熟悉的在地好味道,更不時有饕客會不遠千里特別從台灣各地甚至世界各國旅人前來,就為了感受台灣這家美食與人情味兼具的日式概念料理,就算要在悶熱的市場裡站立等上一小時,或者被經過的菜車中斷進食起身閃避,都澆不熄大家對鵝房宮美食的殷切期待。2018年在公益路的鵝房宮日式概念料理旗艦店,為的是讓更多人有機會享用到最鮮美的料理,在腹地兩百坪的實體餐廳,鵝房宮將可以用心款待更多的好朋友。

一份樸實一份真心款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