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推動「石虎保育行動計畫」訂定各項績效指標

台中市議會定期會,市議員林祈烽關心石虎保育政策等議題,台中市政府說明如下:

農業局說明,石虎棲息在8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近年研究發現活動範圍也偏好水域環境及草生地,例如台中市烏溪及筏子溪周邊。由於活動範圍與人類生活環境接近,因而易發生路殺案件。農業局呼籲,石虎為夜行性動物,夜間行車應減速慢行。另台中市自去年7月15日訂定石虎道路路殺保育措施處理流程,一旦發生路殺案件,便會邀集石虎保育委員及相關單位至現場會勘,提出改善措施,並加強在地居民及用路人宣導。

針對部分石虎受傷案件疑為受獸鋏等獵具所致,農業局說明,依據114年2月18日修正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已全面禁止使用獸鋏。近年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已研發對野生動物傷害性較小的改良式獵具,作為供妨害野生動物危害農作的替代方案,農業局將持續加強宣導及查緝,避免獸鋏危害。

農業局指出,近年來台中市積極完善相關政策及法規,在109年8月11日公布台中市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內容涵蓋公告石虎熱區、訂定保育計畫、設置石虎保育委員會等。自112年石虎保育委員會成立後,至今已召開4次會議,並於去年11月4日通過「石虎保育行動計畫」,訂定各項績效指標,作為各局處推動相關業務的基礎。未來,市府也將持續廣納專家學者及團體意見,精進台中市的石虎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