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之中正應比乘承 作者:非心居士
易卦隨著時空的轉變,由小成的三爻八卦發展到大成的六爻六十四卦,已足含括天地自然的成住坏空,人事倫理的因果循環,不少初學者對六十四卦的卦名卦義或有概念,但對每一卦的爻際關係卻總是欠缺臨門一腳。
大成卦通常將下面三爻稱為下卦或內卦,上面三爻稱為上卦或外卦,下卦代表基層,近處,暗處,裡面,我方,上卦代表高層,遠處,明處,外面,彼方,卦若象徵整體,則爻為個體,如卦為一個團體,爻就像這個團體裡的個體,若將爻視為一個事件,爻就像這個事件的發展歷程,若將卦視為人體,爻就像人體的不同部位。
易經講陰陽,所以爻亦分陰陽,爻在卦的位置,通稱為「爻位」,亦分陰陽,陽爻的爻畫為 ,陰爻的爻畫為 ,而爻位依易例應由的底端起算,最底下一爻為初爻,依次往上數,為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其中,初爻,三爻,五爻為陽位,二爻,四爻,上爻為陰位。
卦的爻際關係,建立在「中、正、應、比、乘、承」之上而離不開陰陽的吸斥作用,「中」是指下卦的中爻與上卦的中爻,也就是二爻與五爻,中代表中道,卜得二、五爻,表示凡事沒有過與不及,恰到好處;「正」指陰爻居陰位,陽爻居陽位,代表小才小用,大才大用,人人能安於本位,各盡本份,若陰爻居陽位,陽爻居陰位則為「不正」,代表小才大用,大才小用,人人難安於位,無法各盡本份。
「應」則指初爻與四爻,二爻與五爻、三爻與上爻是否陰陽相應,若為陰陽相應,則表示互相吸引,互得助力,若為陰陰或陽陽,則稱為「敵應」,表示互相排斥,互有阻力。
「比」則指初爻與二爻,二爻與三爻,三爻與四爻,四爻與五爻,五爻與上爻是否陰陽相比,若為陰陽相比,則表示互相吸引,互得助力,若為陰陰或陽陽,則稱為「敵比」,表示互相排斥,互有阻力。通常「應」代表遠方的貴人或敵人,「比」代表近處的貴人或敵人。
「乘」則指上對下的關係,如上爻乘五爻,五爻乘四爻,四爻乘三爻,三爻乘二爻,二爻乘初爻,在上者若為陽爻,在下者若為陰爻,代表君子騎乘在小人頭上,在下者若為陽爻,則代表小人騎乘在君子頭上,為負乘。
「承」則指下對上的關係,其狀況恰為「乘」之相反,若陰爻小人在下承擔在上陽爻君子為正承,若陽爻君子在下承擔在上的陰爻小人,則為負承(待續)。
